首页 关于鼎点娱乐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鼎点娱乐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业务范围

    你的位置:鼎点娱乐 > 业务范围 > 邓华缴获5箱白金龙香烟, 仅分毛泽东1支, 主席笑言: 真是财不露白

    邓华缴获5箱白金龙香烟, 仅分毛泽东1支, 主席笑言: 真是财不露白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11 20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    在共和国57位上将之中,邓华在井冈山时期就在毛泽东的指挥之下冲锋陷阵。他的指挥和军政之才,颇得伟人的赏识。

    在邓华与伟人数十年的交往之中,发生过很多趣事。1936年2月初,在陕北延长延长县的临真镇,毛泽东聚集红一军团大部分师以上的干部,举行了一场重要会议,主要内容是聆听毛泽东作关于东渡黄河、开赴抗日前线的战役部署报告。时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的邓华,随师政委肖华参加了这次会议。

    众所周知,毛泽东的烟瘾很大。在听大家发言时,他随手摸了摸口袋,发现烟已经抽完了,于是转头问邓华:“我说你那个“白金龙”还有没有?”

    “白金龙”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香烟,品质非常优良,在市场上的地位就像是今天的“华子”。在长征途中,邓华率领战士突破西兰公路时,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了5箱“白金龙”香烟,可谓发了个“小财”。

    主席要烟,邓华在口袋里摸了半天,却只掏出一根给毛泽东。他见聂荣臻、朱瑞在两旁,又摸了两根。毛泽东见后幽默道:“你们瞧,他一支一支地摸出来,真是财不露白啊!”

    而邓华的反应也很快,他笑着说:“这是叫细水长流嘛!”

    由此小故事可见,毛泽东对邓华是相当亲近、相当看重的。而主席之所以如此重视和关爱邓华,是有原因的。这是因为邓华确实是少有的文武全才、军政双全的将领,更是红军中少有的,具有高中文凭的知识分子。

    从出身来看,我军将领大多出身于贫农,而邓华将军则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。他的祖父邓兴尧,20多岁中秀才,30多岁被选为优贡,出任云南马龙州知州。在当地,邓兴尧和一位名叫首寻德的富户结为了亲家。据说邓兴尧儿子邓养源成亲之时,作为泰山大人的首寻德送来了大片嫁妆田。每次回娘家,首家都会送去很多礼物,据说这些礼物都用箩筐来挑,上面是糖果,下面全是银元。

    后来邓兴尧因为得罪上司,被遣回家中。但凭借着亲家送来的嫁妆,邓家在家乡依然是首富。

    在20多岁那年,邓养源也考中了秀才。作为文化人,邓养源原本也有做官的机会。但或许是他已经看透了官场的腐朽,任凭他父亲旧部如何邀请,就是辞官不就,宁愿在家中当一个私塾老师。

    到了大革命时期,邓养源这位首富一心要革命,他将自己的房子让给农协办公,并积极投身对大地主刘文才的清算工作。在邓养源的影响下,他的儿子邓多英、邓多华相继参加了革命。而这个邓多华,正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邓华将军。

    和许多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开国将领们来说,邓华是个名副其实的“秀才”。在父亲的支持下,邓华进入郴州的一所教会学校读书。那里的老师全都是美国人,邓华在那里学习了英语、数学、物理和化学。每次考试,邓华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
    在这所管教十分严格的学校,邓华最受不了的,就是学校里的基督教氛围。每天吃饭前,牧师都会领着大家读圣经,然后在胸口划十字,说饭是上帝给的,要感谢上帝。然而邓华却心想,难道我们口里的粮食,不都是农民们种的吗?事实上早在幼年时期起,邓华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。

    1925年,15岁的邓华来到长沙,就读于岳云中学,两年后考入了南华法政学校,并在那里加入了共产党。

    虽然邓华做了十年的书生,但他真正的志向却是当个上场杀敌的将军。小时候,邓华在与同村孩子们玩耍时,常常将自己的扁担当成了长矛,并大喊:“我乃常山赵子龙”。到了1928年,邓华终于实现了他的“赵子龙梦”。

    在当年,郴县农民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师,并且攻克了郴州。邓华听到此消息后,立即穿着一袭长衫,拿着一根梭镖,就跟随革命军走了,不久后便上了井冈山。

    当时的红军战士,都以文盲为主,就像李云龙所说:“扁担倒在地上不知道是个“一”字”。而上过高中的邓华在军中,无疑是个难得的知识分子。他被选任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,参与指导师各级开展党建工作和青年工作。

    虽然邓华一开始在机关里工作,但在革命战争的困难时期,邓华也必须像其他红军战士那样冲锋陷阵。1928 年 6月—8 月,作为第一营的一员,邓华接连参加了龙源口追歼战、黄洋界保卫战,对于追歼战斗、防御战斗渐有心得。

    在血与火的战场,邓华学会了隐蔽身体、匍匐前进,也学会了精准射击和白刃冲杀。都说“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”,而邓华则注定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。1929年大柏地战斗中,邓华在敌军团部中缴获了一本《孙子兵法》,他如获至宝,当晚便点灯熬油地抄写,这是因为一切缴获都必须交公,必须在上交之前给自己留一本。

    自此以后,他常常诵背《孙子兵法》,汲取其中的军事理论营养。不仅如此,邓华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作战之中。3 月中旬,红四军又在闽西长汀城郊设伏,先诱敌深入,继后发制人,毙敌旅长郭凤鸣以下 2000 余人,长汀城不战而下。亲历大柏地战斗和长汀城战斗两次大捷,使邓华对于伏击战要诀渐有领悟。

    经过艰苦的学习和残酷的战斗,邓华作为一名将星在人民军队中冉冉升起。他一边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——政治干事,另一面则作为参谋,揣摩红军的制胜之道。他的智勇,很快得到了纵队司令伍中豪的赞赏。后来,邓华逐渐参与到军队的只会工作之中。

    1930年12月初,我军在龙冈包围了国民党的张辉瓒师。战斗打响后,作为红12军36师政委的邓华一马当先,率先跳出阵地,带领战士们断了敌军的后路。当时我军战士大部分都是新兵,主要武器也都是梭镖。反观敌军,则都是张辉瓒的师部卫队营,手持的都是冲锋枪和驳壳枪。照说,我军和敌军的差距是相当悬殊的。

    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,作为师政委的邓华都敢于身先士卒,他的战士们看着榜样自然也敢打敢拼,一往无前。此战之中,36师全歼敌军的卫队营,并且缴获各类枪支700多支,是红十二军各师中缴获武器最多的。就这样,三十六师的官兵们丢掉了全部梭镖和旧枪支,换装了驳壳枪、冲锋枪和重机枪等装备,可谓是焕然一新。

    听说此事后,毛泽东幽默地说:“龙冈一战,三十六师扬名了,张宗逊和邓华扬名。”在此前,装备低劣的36师曾被当做辅助部队。如今毛泽东却表示:“看来三十六师不是三流部队”

    此战之后,邓华又参与了历次“反围剿”作战,立下了很多功劳。在长征中,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政委,指挥部队向敌军进攻、阻击、追击等任务,掩护主力西进。

    一路上,毛泽东充分见识了邓华的军政能力,对他愈发重视。红军到达陕北后,开始布置东渡黄河的任务。到了黄河边,毛泽东为红一军团诸将领送行,并随口吟诵道:

    “涉远祁连外,来从晋地游。”

    然而众将听后,都不知道主席在说啥,一时间面面相觑。结果还是邓华给大家解了围:

    “主席是改用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,给我们送行呢!”

    随即,邓华吟诵了全诗:“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”

    话音刚落,毛泽东就伸出拇指赞叹道:“一字不差,我们红军中还是有秀才的嘛!”

    到了抗战期间,邓华转战于晋察冀的平原和山区,给了日寇和伪军以猛烈的打击。同时他还善于建设根据地,组建部队,军政两项工作都没有落下。

    《晋察冀日报》曾这样赞叹邓华:

    “一副清秀白皙的面孔,颧骨很高,而且有些突出,两眼奕奕有神,嘴上微微有这么一抹稀疏的胡须,身材瘦长,走起路来斯斯文文,没有什么膂力,看上去简直是一个文人;但在火线上却狮子一样勇猛、睿智,望见从他那双眼睛里发出具有摧毁一切力量的光芒,指战员就像有了依靠,得到胜利的保证,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。”

    抗日战争胜利后,邓华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,随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。从此时起,邓华正式由一个政工干部,变为一个能征惯战的纵队司令员。

    林彪在四野当司令时,手下有12个纵队司令,而邓华是其中还最能打的猛将之一。就连打仗“百战百胜”的黄永胜也不得不承认:“我俩水平差不多”。而邓华所领导的7纵,也是四野数得着的强军。

    一些四野的老战士曾回忆7纵:“这真是真正的“野”战军啊!”为什么叫“野”战军呢?作战时,他不仅对敌人野,对自己人也颇有个性,兵力部署不光防止敌人逃跑,还要阻止自己人争夺战利品。在打篮球时,7纵官兵也跟打仗一样,输了球就要打架。东北局副书记高岗来劝架,结果差点连高岗也打了。

    但这样的部队到了战场上,却如猛虎下山一般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而7纵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,自然和邓华的经营和指挥是分不开的。

    与此同时,邓华足智多谋,敢于对上级说“不”,即使自己的上司是不苟言笑的林彪。在四平战役前,邓华就曾公开和林彪“唱反调”。

    首先,邓华认为,四平是国民党主力据守的坚城,我军理应多加准备,应该推迟进攻时间。对此,林彪并没有同意。

    其后,邓华又提出。要攻占四平,投入两个纵队肯定不够,至少还要加上一个纵队,实在不行,两个师也可以。

    但林彪历来自信,对邓华的建议不置可否。结果一打,兵力果然不够,打了14天也没打下来,伤亡达到1.8万。无奈之下,林彪只好增派六纵17师,然而为时已晚,形成了“添油战术”。

    事实上正如邓华所料,攻下四平只需再加2个师即可。当时我军已经占领了四分之三个市区,陈明仁将卫队都派上去了,他已经把手枪放在桌上,解放军只要攻入司令部,就拔枪自杀。如果林彪早点听从他的建议,恐怕四平已经被攻下了。

    后来林彪为此事多次检讨,并几次夸奖邓华头脑清醒。后来在1948年3月的第四次四平之战中,林彪再次命令邓华参加攻打四平的战斗。在这次战役中,东北野战军以两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,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全歼守敌,攻克了四平。

    四平之战后,林彪对于敢于直言的邓华愈发看重。在辽沈战役中,邓华率领7纵南下北宁线。按照林彪的计划,以7个纵队阻击南北增援之敌,以4个纵队直接攻打锦州。这是一个围点打援的方案。

    邓华当时负责指挥城南进攻方向的两个纵队,照说只是个战役组成部分的指挥员。但他纵观全局,并且敏锐的发现国民党从华北方向派出了“东进兵团”,且有海军和空军的辅助。即使有7个纵队,也难以完成阻援任务。因此邓华认为,攻打锦州不是为了围点打援,而是在敌援军到来之前,迅速拿下锦州。

    于是邓华向林彪直陈了自己的作战方案,而林彪也很快予以了赞同。于是林彪迅速调整部署,以6个纵队的绝对优势攻打锦州。就这样,我军仅用31个小时就攻克了锦州,全歼守敌范汉杰10余万人。

    此战中的,邓华指挥7纵第一个攻入敌军的核心阵地,将敌人的指挥部捣毁,为迅速攻克锦州起到了很大作用。攻克锦州,体现了邓华已经具有战略全局的胸怀,军事艺术已经趋于成熟。

    东野大军入关后,邓华又参与了平津战役。当时毛泽东认为:“只要塘沽、新保安两点攻克,全局都活了”。因此毛泽东认为,必须占领塘沽,防止傅作义集团从海上逃跑。因此邓华在林彪的命令之下,率部向塘沽方向集合。

    然而邓华经过细致侦查后发现,塘沽地区河沟纵横,地势开阔,且国民党军的军舰摆在海上,军舰炮火随时可以增援,若我军强攻,必将损失惨重。因此邓华决定再次说“不”,他认为攻占天津同样可以切断傅作义集团的海上逃跑之路。相比于塘沽,天津可没有遭到舰队炮击的风险。

    中央军委收到邓华的建议后,非常重视,于是派刘亚楼现场勘察塘沽的地形,最终得出结论,邓华所言不虚。于是刘亚楼向毛泽东报告了实情,而毛泽东也立即干线更张:“放弃攻击两沽(塘沽、大沽口)计划,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正确的。”

    1949年1月4日,邓华指挥7纵队等部,仅用了29个小时便攻占了天津,歼敌13万人,不仅解放了这座重镇,同时还切断傅作义集团的海上退路,为华北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平津战役结束后,邓华又参加了渡江战役,从长江边一直打到了琼州海峡。在韩先楚的建议下,邓华决定偷渡海南岛。1950年4月16日至17日,邓华指挥大军乘木船扬帆渡海,成功摧毁了敌军海陆空“立体防御体系”,登上海南岛。

    在美亭,邓华全歼守将薛岳的主力,攻城解放了海南岛全岛。要知道,仅仅五个月后,朝鲜战争就爆发了。若邓华、韩先楚没有解放海南岛,就必将出现第二个“台湾”。对于中国,邓华可谓是功莫大焉。

    朝鲜战争爆发后,中央军委决定派遣13兵团先期入朝,而13兵团原来的指挥官是黄永胜。。然而在1950年7月7日的中央军委会议上,作为四野首脑的林彪、罗荣桓、刘亚楼却联合提议,将13兵团主将由黄永胜换成15兵团的司令——邓华。林罗刘认为,相比于黄永胜,邓华更具有综合素质,堪当大任。

    临阵换将,本是兵家之大忌。而且作为一名战将,黄永胜也素有勇名,立功无数。然而在林彪看来。

    在入朝之前,邓华曾主持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。面对国民党的现代化装备,邓华依然可以战而胜之。因此林彪认为,要对付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,具有现代化作战经验的邓华更加适合。

    与此同时,相比于勇将黄永胜,邓华军政双全、更具有战略智慧,可以独当一面。出国作战,邓华显然更适合。

    在毛泽东的命令下,邓华立即从华南奔往北京,受命担任十三兵团司令员。在邓华去往东北之前,毛泽东专门接见了邓华,对他面授机宜。毛泽东说:

    “你们的任务保卫东北边防,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,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,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。他打原子弹,我们打手榴弹,抓住他的弱点,跟着他,最后打败他。”

    对此,邓华心领神会。他一面记着笔记,一面向毛泽东汇报自己对于美军的看法:

    “美国装备好,火力组织也好,但最怕就是联络被切断,被人包围。我军从侧翼或侧后迂回、渗透、穿插,实行切割、包围,打近战、夜战。他打他的优势,我打我的优势。这就是我们对付美军的办法!”

    到了朝鲜,彭德怀即以13兵团机关为基础,组建了志愿军司令部,邓华成为了彭德怀最重要的助手,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。

    在长达2年多的战争中,邓华屡出奇策、老成谋国,帮助彭德怀指挥志愿军,打得美军颜面扫地、狼狈不堪。1952年上半年,彭德怀回国治病。病愈后即留在军委主持工作。而陈赓,则于6月中旬回国主持哈军工的筹建工作。而百万志愿军的指挥,则落在了邓华的肩上。

    其后,邓华组织了反登陆战,破解了美军试图在朝鲜战场蜂腰部登陆的图谋。随后,邓华又组织了上甘岭等战役,打退了美军的进攻,并收复了很多失地。在最后的金城战役中,我军以优势兵力大破韩军,歼敌7.8万人,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。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在胜利的凯歌声中结束,邓华打满了全场。

    正如蒋金流将军所说:“邓华文武兼备,多谋善断,为大将之才。”邓华才兼文武,军政双全,他胸怀全局,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争艺术,不愧为毛泽东的爱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