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野战军, 为何刘伯承的二野对下属将领干预最少?
四大野战军的军事长官,“勇将第一”的彭总,“谋将第一”的林总,“战神之称”的粟裕,军功十足,威名赫赫,相比之下,刘伯承元帅似乎显得比较低调,而且在刘伯承军事指挥生涯中,刘帅的胜率相对另外几个元帅较低(参考本人拙作《刘伯承元帅的作战胜率为何较低?》),因此,有人归结为是刘帅在军事上的指挥参与度不够,二野各纵队协调性不足,不像其他野战军一样形成合力。
上述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,不过,刘帅作为伏龙芝军事学院高材生,非常重视军事指挥体系的正规性。以严谨的军事指挥理论来说,正常的一道军事命令应该从高层发出去,而后再逐级执行,因此,我们很少见到刘帅有直接干预到师一级的命令。刘帅不仅不干涉,还充分发挥了手下将领的才能,军事大方针一发出去,各纵队自思良策,只要他们不出错,刘帅就不会插手。
其实,刘帅的军事指挥艺术极强,国军第一名将白崇禧就认为我军最会打仗的人是刘伯承元帅,称刘帅为:“共军第一悍匪。”朱老总也推崇刘帅说“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,创造很多,具有仁、信、智、勇、严的军人品质,有古名将风,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。”但在二野,刘帅构筑不干涉下属的作战指挥体系,既是理论正确,同样,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二野(中野)执行的任务,面对的作战环境是最难的。
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,四面环敌,没有外援和救兵,无任何后勤保障,孤军深入,其目的并不是打多少胜仗,而是插入敌人心脏起骚扰作用,因此,刘帅采取的是“小败算胜”的策略,力求保存力量,站稳阵地。刘帅一生有15场败仗,其中有10场是挺进大别山后发生的,因此,如果不是刘帅牺牲自我的精神,他作战的胜率是不低于粟裕。刘帅在这种大环境下,不同其他野战军,他需要协同作战,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;这就是需要各部队独自为战,保存自己的力量,不能被围歼。因此在策略上,刘帅是不能够过多干涉属下将领的。
此外,二野(中野)还同时担任两个战略方向的作战任务,陈谢兵团属于中野建制,但他们通常是独立作战。由于二野的战略方向多,在具体作战上,整个二野很难协同一致。
对于二野(中野)的这种指挥体系,刘帅的老搭档邓政委曾经说过:二野的内部关系是非常团结、非常协调的。上下级之间,各纵队之间,甚至于更下层一点,关系都很协调。你们可能注意到,从战争一开始,每一次的具体作战,指挥的都是各纵队的头头,刘邓没有亲自到战场上指挥过一个战斗行动。羊山集战斗就是陈再道指挥的,好几个战斗是陈锡联指挥的,双堆集战斗有一面是王近山、杜义德指挥的,也有是陈赓、杨勇、苏振华指挥的。我们没有发现过下面有什么不对的,也没有纠正过任何纵队领导同志指挥的战斗。”这段话大抵说出了二野指挥体系的概况。
邓政委也说过:二野的领导人相信自己的部下,下面也相信领导,这种互相团结、互相信任的关系从作战一开始就是这样的。
后面陈赓划拨给四野林总指挥,林总就给了陈赓这样一条命令:野司要求对各兵团联络到师,实行超越指挥。二野出身的陈赓就非常不习惯,发出疑问:“怎能实行超越两级指挥呢?这样的话,还要军长、兵团司令干什么?"后续,林总和陈赓的配合也非常不愉快,不如陈赓在二野和刘帅配合得那么行云流水。
或许,撇去军事层面不谈,正如邓政委所说,二野的领导人相信自己的部下,下面也相信领导,这种不干预的上下级关系是最融洽的吧!